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
C.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D.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两国粮产量的增长
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
C.c阶段: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
D.d阶段:市场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帕尔默说“他的悲剧在于他没能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去代替他所破坏了的制度。他刮起了他最终难以控制、不可驾驭的强大的改革狂风。他大大改变了原来的体制,而又拒绝承认必须让整个体制解体。最后,他成了旧秩序的危险,新秩序的障碍。”帕尔默评价的人最有可能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领导人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中国邻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

A.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
B.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
C.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
D.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政府的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中,约27%投向了农业。这一投资数额,在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农业
B.苏联的集体化农业效率较低
C.勃列日涅夫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
D.苏联的农业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把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的苏联领导人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
B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C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D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的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勃列日涅夫爱好虚荣,喜欢别人奉承,他提拔亲信、老相识、老部下,对干部不提严格要求,还为高级干部增加了不少福利。这种做法

A.推动了高度集权模式的形成
B.导致民众对苏共失去信心
C.是政治多元化的体现
D.使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但我们的生产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

A.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D.经济基础薄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 1991年1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是由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但我们的生产却比发达国家差很多,越来越落在他们后面……”产生这种现象的决定性原因是(    )

A.东欧剧变的直接冲击
B.西方国家长期的经济封锁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D.经济基础薄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造成苏共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
B.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崛起
C.政局不稳,经济下滑
D.导致苏联走向解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戈尔巴乔夫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