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政府在二次大战正激烈的1944年,邀请中、苏、法等44国的专家们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会议,以期奠定世界货币新秩序的基础。布雷顿森林会议产生了两个新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材料二 肯尼迪和约翰逊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纲领,把大规模财政财政赤字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赫鲁晓夫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执政期间,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1)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的影响。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在各自的经济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的各自特点及成效。(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1953年至1960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政府在二次大战正激烈的1944年,邀请中、苏、法等44国的专家们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会议,以期奠定世界货币新秩序的基础。布雷顿森林会议产生了两个新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材料二 肯尼迪和约翰逊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纲领,把大规模财政财政赤字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
赫鲁晓夫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执政期间,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1)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的影响。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在各自的经济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的各自特点及成效。(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24亿元猛增到1988年的79 3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9.7%,不仅大大高于改革前26年(1952—1978)平均每年增长6.1%的速度,也明显快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统计局编《新中国五十年》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下降6.9%……──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状况导致的严重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雕塑而成,中间镶着赫鲁晓夫的铜质头像。黑白相间的构图,使人联想到赫鲁晓夫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一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由于沉迷于各种各样的荣誉之中,被苏联人民讥讽为“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正是在胸前挂满勋章的勃列日涅夫的统治下,号称“世界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浑身浮肿、跌跌撞撞、步履蹒跚地跨进了80年代。

材料三 克里姆林宫的“一降”“一升”

请回答:
(1)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2)苏联人民讥讽勃列日涅夫“有给自己发勋章的怪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在克里姆林宫的“一降一升”的原因有哪些?
(4)材料三的两幅图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过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里待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导致牲畜大量减少。他下令开展的垦荒运动……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问题,反而使许多土地成为荒漠。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材料三    1974年斯波坎世博会的主题就被鲜明地确定为“无污染的进步”,它象征性地开启了世博会关注“人与环保”的序幕,也标志着以展示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世界博览会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发展时期,即从仅仅关注人类的福祉转向了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如何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阶段。……今天,中国上海世博会,同样是以“绿色”“低碳”为目标。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0/05/17 “上海世博会:中国人感知什么”
(1)概述材料一中英国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出现的社会问题。分析工业革命与这些社会问题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种植玉米运动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种植玉米运动产生的影响。
(3)请结合材料三世博会主题的变化说明了怎样的趋势?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于当下我国的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8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至1961年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这件事(指苏联解体)与其说取决于各个共和国本身,还不如说是由这些共和国的政治精英们、领导人决定的。俄罗斯领导瓦解苏联的路线,曾与苏共内部顽固的特权势力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这两个阵营——尽管看来好像思想立场对立,(实际上)都串通一起来打倒戈尔巴乔夫。”那些在八月份似乎是‘为了保留联盟’而支持叛乱分子的党内权贵们,这一次却也投了搞垮联盟的赞成票!”
——戈尔巴乔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材料二
西方称为“俄罗斯民主之父”的戈尔巴乔夫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被绝大部分俄民众视为导致苏联垮台的“罪魁祸首”。在1996年总统大选上,戈氏仅获得0.51%的选票.但到2011年时全俄舆论中心的民调显示,对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42%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起了主要作用。以平和态度对待戈氏的民众的比例由此前的25%上升到了47%。有人说,从个人的历史角色来看,在苏联解体这件事上,叶利钦应该比戈尔巴乔夫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保住联盟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说:“如果不是俄罗斯先独立,苏联是不会解体的。”
——《戈尔巴乔夫反思改革的三大失误》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在苏联解体上的责任是什么?你又怎样看待苏联的解体?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民众对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责任的不同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分别实行了怎样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利弊(答出一国即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战后苏联为改变经济现状,作出了哪些努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上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等,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英。据科学史专家统计,从1850年之189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美国崛起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德、日的非和平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最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机器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国。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1)根据材料一比较美国与德国崛起进程中的异同点。
(2)从上面图表中分别提取这两国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 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
(3)指出苏联模式对 20世纪 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 1978年以后,中国如何逐步突破苏联模式?【提示:两问均可从农业、工业、所有制任选一方面作答】
(4)根据上述材料及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结果及成因。(10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戈尔巴乔夫改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