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A.“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
B.“盐铁官营” |
C.“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
D.“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下列观点中,与其他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C.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
D.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 B.增加赋税收入 |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 D.保护小农经济 |
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A.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 B.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
C.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 | D.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
明休宁人汪镗,去“海上业贾”,终于“饶裕自若”,“生子五人,皆强干能世其业”,但他在临终时仍叮嘱其子:“吾家世着田父冠,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欲大吾门,是在若等……”。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徽州地区比较普遍,这一现象
A.导致了重农抑商 | B.使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
C.提高了商人的的地位 |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以下对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想的表述,准确的是
A.鼓励农业,禁止商业 | B.重视农业,放任商业 |
C.以农为本,工商为末 | D.农业为主,工商皆本 |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
《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
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 | 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 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 |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 B.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
C.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 D.“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海禁 | B.抑商、海禁 |
C.重农、限制造船业发展技术 | D.税收沉重、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它造成的后果不包括: ( )
A.原料不足 | B.市场狭小 | C.劳动力缺乏 | D.资金短缺 |
《全球通史》的作者曾写道:“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中国
①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③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④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征和影响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 B.废除了海禁政策 |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