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高中历史

在印度尼西亚的三宝垅市有这样一幅题联:“继张(骞)班(超)立功异域,开哥(伦布)麦(哲伦)探险先河”。此联称颂的是 

A.玄奘 B.马可•波罗 C.郑和 D.成吉思汗

加强制度建设,是隋唐、宋元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回答4~7题。

来源:201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与那一赋税制度有关系?
A 两税法     B 一条鞭法    C 更名田      D地定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或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
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④政府财政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并作简要的评述。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来源:2008年河池市二高高考模拟试卷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多次。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贞观时,天竺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了天竺。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波斯商人……贩卖珠宝、香料及西域、南洋一带的土特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量运往波斯销售……651年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的尊重。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全解》
材料三:l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特固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乃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使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l3
材料四: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十大夫沉浸于章白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材料三反映的清政府外交政策是什么?结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分析这种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3)材料四反映的李鸿章对外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主张的实践结果?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来源:2008年河池市二高高考模拟试卷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力(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本身的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府的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贞观政要务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当时的实践情况及影响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贞观时期“务本”的具体表现,并指出我国封建社会“民本”和“农本”两者间的关系。

来源:河南实验中学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同之处是( )

A.禁止中外一切贸易活动 B.禁止民间与各国进行贸易
C.都为防止倭寇的侵扰 D.都长期实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明清两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封关闭疆,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②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其目的在于防范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其深层原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明清时期朝廷固守重农抑商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限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保证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上述材料反映了清朝( )

A.物产丰富 B.中外交流频繁 
C.丝瓷茶等为西方所钟爱 D.推行闭关自守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倭寇浙东,命都督杨文、刘德、商暠巡视两浙。[太祖]下令:“禁民间用番货、番香。”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而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用诱蛮夷为盗,命礼部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摘自《明太祖实录》卷231
材料二: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日本因内战失败而丧失军职的南朝武士,也有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甚至还有少数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罢免职务的官吏等。
——摘自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材料三: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摘自唐枢《御倭杂著》
材料四: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海外贸易)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摘自《明神宗实录》卷262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明朝的对外政策和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
(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后果。
(3)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种对外政策。

来源:古代中国的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 )
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
③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古代中国的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侧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

A. 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 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
C. 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 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是( )
①既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
②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专业化城市发展
③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④城市人口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琅玡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与该主张相左的是( )

A.宋明理学 B.重农抑商 C.工商皆本 D.封建君主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