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快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汉书》本纪记载,西汉文帝二年正月诏曰“夫农天下之大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景帝二年诏曰“雕文刻镂,伤农业者也;锦纂组,害女红者也”。对材料正确的理解是
A.汉初统治者关爱平民百姓 | B.汉初统治者倡导重农抑商 |
C.汉初手工业阻碍农业发展 | D.汉初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
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 |
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
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
③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
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桑麻。”这反映了:
①重农思想
②节俭思想
③当时商业活动比较基本停止
④当时商品经济比较落后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 | D.①②④ |
中国曾有过海洋文明,但后来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A.古代中国缺少开拓意识 | B.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
C.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 | D.“重农抑商”观念 |
500年前的中国,曾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贸易中心,有人设想:假如当时的明朝政府,不去攻剿双屿岛,而是打开国门,利用压倒性贸易优势,中国的世贸中心地位,可能保持500年至今。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明朝政府
A.继续重农抑商 | B.抑制土地兼并 |
C.实行海禁政策 | D.加重外贸税收 |
下图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 | B.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
现存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房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有关该碑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②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 ③清朝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④当时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进行罢工斗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 |
B.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
C.强化了海禁政策 |
D.错误引导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利用海外市场发展自我的机会 |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 |
弘治(1488~1505年) |
嘉靖(1522~1566年) |
万历(1573~1620年) |
吴江县 |
3市4镇 |
7市4镇 |
10市7镇 |
A. 白银普遍流通,区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 )
A.目的是为发展商品经济 |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
D.《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耕经济 | B.维护封建统治 |
C.限制工商业发展 | D.防范“外夷”入侵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