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6年清朝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入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的航海业 | B.使中国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
C.影响了商民的收入 | D.使中国偏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它贯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主要原因是
①它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它有利于稳定民心,维护政治稳定
③它有利于巩固君主地位,促进社会开放
④它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产生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 B.限制商人的政策 |
C.禁止经商的政策 | D.反腐倡廉的政策 |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
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思想,下列内容与此思想不相符的是
A.“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
B.“盐铁官营” |
C.“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 |
D.“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董仲舒说:“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以此为度而均调之,使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今世弃其度制,而各从其欲。……富者愈贪利而不肯为义,贫者日犯禁而不可得止,是世之所以难治也。”董仲舒这一观点主要着眼于
A.消除贫富差距 | B.保障财政收入 |
C.维护专制统治 | D.缓和阶级矛盾 |
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 | 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 |
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 | 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 |
史载,西汉政府曾令商人自报资产并按高于手工业者五倍的税率纳税。对违反规定者,没收其全部财产,对揭发者,奖给所没收财产的一半。此举的作用包括
①增加了财政收入 ②加强了经济调控 ③强化了“工官”制度 ④打击了商人势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③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④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
B.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
C.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
D.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