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
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 |
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
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 | D.“工商皆本” |
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主要指的是
A.封建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 | B.清政府闭关锁国,讲究夷夏之辨 |
C.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 D.清政府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
学者认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三次错失经济现代化的重大机遇,其中第一次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错失英国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当时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和闭关政策 | B.列强侵略利比族危机 |
C.军阀混战和社会分裂 | D.阶级对立和革命战争 |
在对待1792年英国外交使团访问一事上,乾隆皇帝批转主事大臣:“朕于外夷入觐,如果诚心恭顺,必加恩待,用示怀柔。如稍涉骄矜,则是伊无福承受恩典,亦即减其接待之礼,以示体制。”这说明()
A.“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 | B.中英两国关系有了一定改善 |
C.清朝外交礼节呈近代化趋势 | D.中国传统的朝贡体制开始动摇 |
一条鞭法实行后,一些地区曾出现“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的现象,这反映了一条鞭法( )
A.计亩征银,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摊丁入亩,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
C.按亩纳税,打击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
D.赋役征银,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 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 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
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 )
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 |
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 |
C.“庸”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 |
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 |
《吕氏春秋•上农》载:“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此段话表明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为了
A.发展农业经济 | B.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
C.取得战争胜利 | D.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 |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
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中国古代)“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能够论证“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的主要依据是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
A.主要用于购买良田美宅 | B.主要用于生活的挥霍浪费 |
C.主要用于向封建官府交纳赋税 | D.主要用于投资官营手工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