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 |
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
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积极作用 |
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4亿,耕地面积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土地增多 ②精耕细作 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无为而治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 | B.工商皆本 | C.农商皆本 | D.重商抑农 |
明清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从根本上决定于
A.中国在海外贸易中处于劣势 | B.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
C.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 D.海外敌对势力对封建政权的威胁 |
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指的是保护农业和手工业,限制商业的发展。
陆游在《城市醉归》和《湖山》中留有这样的诗句:“小市雨余寻酒去,野桥日落策驴归”“城边小市聚,烟水淡秋容”。这反映出了宋代城市周边小镇的繁华景象。
17、18世纪荷兰、英国等国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大大推动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开始了。
工业革命后“所有一切国度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鸦片战争后,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举办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战胜利后,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是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压制和北洋军阀政府的苛捐杂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是导致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向明中学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 B.抑商、海禁 |
C.重农抑商 |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
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妨碍了对海外市场的拓展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A.闭关锁国 | B.文字狱 | C.重农轻商 | D.政治腐败 |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而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
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
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不包括的是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C.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
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沉重打击中国的航海业和对外贸易 |
B.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
C.是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
D.促进了国内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