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高中历史

材料1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摘自《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2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摘自《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3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摘自《海防纂要》卷七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比较两朝海外贸易的目的有何区别。
(3)对上述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发展
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D.避免西方影响,维持封建君主专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澳门矣。”(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故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贸易,只留广州一个港口与外商贸易。
材料2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夷五事》规定:“夷商每年五月到十月,才可到广州贸易,过期就要回国或回澳门。……夷商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
(引自柏杨的《中国人史纲》)
材料3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地外交关系”。英使所提要求,遭到了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训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引自梁廷楠的《粤海关志》)
回答:(1)阅读材料1、2,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2)根据材料1、3,说明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土地利用率提高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列出了清代人均占有耕地的变化状况,呈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年号
 公元
每人平均亩数(亩)
清康熙二十年
1673年
    27.92
清乾隆十八年
1753年
    6.89
清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3.56

  A.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B.耕地面积的明显减少
c.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政策,注重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其原因不包括(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对外贸易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广大农民对政权的人心向背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稳定
来源: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家宝总理曾说道:“历史上税费改革进行过不止一次……每次税费合并以后,都抬高了下一次农民负担的门槛,而人们又往往把以前农民税费合并的基础忘掉,认为又是合理的。我想我们不能走‘黄宗羲定律’这个怪圈,一定得跳出来。”中国古代社会的赋税制度改革形成了“黄宗羲怪圈”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难以控制
B.官僚地主掌握各级政权
C.征收钱两增加了中间环节
D.改革者用人不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朝对北魏以来的租调制进行改革创新,其最主要的措施是(  )

A.租调负担均比北周轻得多
B.农民服劳役的时间明显缩短
C.“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D.“庸”不再有年龄限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困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寒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实繁。
——《陆宣公奏议》
(1)材料所述为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什么赋税制度?(2分)
(2)该朝早期的赋税制度是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是如何评价该赋税制度的?(2分)
(4)请再列举我国该朝代之后至近代以前的赋税制度一例,并简述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变化原因。(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某中学生的漫画作品,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那时候中国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 ②清政府实行这个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③该政策使中国长期免受西方殖民者侵略,日益强大④实施该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

A.“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C.“重租税以困辱之” D.“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初年实行海禁政策,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西方殖民主义侵略  ②倭患  ③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

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以末至富,以本守之”
C.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D.加剧土地兼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
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来源:禁海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个时期,许多地方志都提及「民务农贾」、「民务耕商」、「民多商贾」、「富者皆弃本(农)逐末(商)」之类的记述。当时的学者在著作中也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和「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之类的文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数据?

A.由于经济繁荣,人们的观念改变,弃农从商,又因受到理学影响,致富之后仍生活勤俭。这应是对宋代的描述
B.弃本逐末的观念,古已有之,富室称雄者之中,已有江南商人,表示南方繁荣富庶。这应是对宋代的描述
C.人民从事商业活动是由于居住沿海地区,地狭人稠,只有向海外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都市。这是关于明代的描述
D.商业兴盛,人们观念改变,从商致富的人很多,某些地方的商人闻名全国。这是关于明代的描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