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国)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倒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镝器和铁器的出现。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十小农经济十君主官僚体制十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田传统文明终于成型。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写费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酌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四 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从社会转型角度看,材料一中的“革命”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文明演进过程。并依据材料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西方工业文明先导国家”的“枪炮的迫使”下,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主要转型表现。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在经济上是如何相互借鉴的?
(5)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博物馆的文物和资料记录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
主题1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明
某博物馆收藏有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80朋(货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1)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主题2 西方社会的法治文明
《拿破仑法典》现藏于某博物馆。以下为《拿破仑法典》的摘录:
(2)结合所学,指出上述条款所体现的原则,并说明其思想和法律上的来源。
主题3 现代经济的两种模式
某同学成立个人历史博物馆,收集有如下两张图片
(3)结合所学,比较苏、美修建上述公共工程的背景、目的和手段上的异同点。
主题4 中国现代的政治文明
某博物馆陈列有新中国国徽设计的两种方案。方案①以玉璧为主体,图案中有国家名称、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方案②是改进后的方案,保留了红色五星、金色齿轮、金色嘉禾等要素,加入了天安门图案。
(4)天安门在中国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结合20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方案②加入天安门图案的理解。
材料一:(林肯)心地淳厚善良,性格沉稳刚毅,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迟笨。正是这样一个人,领导美国人度过了历史上未遇的难关。他本人则赢得了与华盛顿相伯仲的声誉与地位。
摘自《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林肯简介》
材料二:早在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因命运所加的恐怖而冻僵之时……我们处于震惊之中,但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勇敢而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第三次就职演说(1941年1月20日)
材料三: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
摘自富兰克林·罗斯富在国会的演讲(1941年12月8日)
(1)材料一说,林肯第一次就任总统时美国面临“历史上未遇的难关”。当时美国遇到了什么,“难关”?林肯为什么会赢得崇高的声誉和地位?(5分)
(2)材料二说,’“八年前”即1933年美国的生命似乎处于“冻僵之时”。请从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说明当时美国出现的严重情况。(5分)
(3)在材料二中,罗斯福说“我们采取了行动”。请指出罗斯福政府那时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这些“行动”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
(4)在材料三中,罗斯福愤怒指出,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这天发生了什么严重事件?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为“保卫我们自己”,美国在外交、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4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所产丰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期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一一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近代江南的企业家们以工商业收入投资土地,究其出身来说大都生于富裕之门,其父辈或祖辈占有田产者甚多,购买土地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利,除地租收益以外,近代江南的城居地主们还在购买的土地上开办工厂、创办企业,他们所开设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农业产品是这些企业主要的原材料来源。从城居地主中产生的近代企业家开始了将资本主义经营范围扩大到农业领域的尝试,著名民族实业家张謇首开先河。1901年秋正式集资建立通海垦教公司,走上了废灶兴垦、发展近代农业的道路。
一一黄敏、慈鸿飞《中国农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国会通过《农业救济与通货膨胀法令》,俗称第一农业调整法。为此它授权设立一个隶属于农业部的农业调整署,以负责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并规定:对志愿减少耕地的农民给予津贴;对与政府合作的农民给予商品货款,而将其耕种面积减少30%的棉花种植者可用其收成作担保,并有权储存棉花以待高价而沽;订立销售协定以消除浪费。所有用于这些调节的经费来源是征收有关“基本”商品所制成产品的加工税。该法还附有一个托马斯修正案,它授权总统可以用多种不同方法增加货币供应,目的在于协助农民改善借贷处境,减轻债务负担和防止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保证。该法是新政期间极富于戏剧性且意义深远的一项立法。
一一刘春江《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计划农业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农业生产呈现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江南地区农村经济是发展的新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顿农业的特点、措施及意义。
(32分)古往今来,民生问题的解决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荆公初执政,即分遣诸路常平官吏专领农田水利,吏民能知土地种植之法,陂塘圩土旱提堰沟洫利害都皆得自言,行之有效,随功利大小酬赏。……”
——梁启超
材料二、1949年10月15日,物价涨风果然再起。……在中財委统一部署下,各地一致行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双管齐下,一面筹措掌握物资,择机抛出;一面几路进军收紧银根;征收税款,收激公债款,要求资本家按时发放工资而且不准关厂;公家的钱只能存放国家银行,不得向私营银行和私营企业贷款。……各地市场从1949年11月25日起趋向稳定。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亊件的回頋》
材料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只要我们明智而勇敢地对待它,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资料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60%以上。……我国的第三产业的产值仅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40%。
全国政协厉以宁委员谈到有关“十二五”规划将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 ,对就业产生影响的问题时,他认为,……首先是产业结构要调整,因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了,我们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就业。在民营经济方面要加大发展,因为能够吸收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是民营经济。另外,要大力鼓励创业,发展微型企业。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为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出现物价猛涨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特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 据材料三,罗斯福总统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措施?(4分)有何作用?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2分)厉以宁委员为增加就业提出了哪些方案?
(5) 就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剃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对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先于这一理论的创立,西方国家在实践中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据材料三,概括其调整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一次是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俄、美、中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的机遇”分别是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的特点、结果各如何?
(3)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11年的“两会”上,民生与民主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后……《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在1932年初步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标准之我见》
材料二 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明文规定从1837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建立由3 个“合适的人”组成的“英格兰和威尔士济贫法委员会”。该委员会对议会负责,每年向首相汇报一次工作。它有权组织“合适的人”调查济贫法实施情况,有权要求各地方管理机构上交济贫法执行情况统计表,有权任命或撤换助理委员。该委员会任期为五年,在任期内济贫法委员会成员不得兼任下院议员。“新济贫法”还规定了地方济贫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四 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最高层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现在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个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见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摘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罗斯福新政是如何实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人民购买力的政策”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救济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新济贫法颁布的背景简要评价新济贫法?
(3)根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途径。
(4)根据材料四,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起源阶段的西方“选举”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在“选举”制度上是怎样“完全更新”的?
民生问题是中外古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材料二 当时(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
材料三 英国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拨款给贫困者以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材料四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孟子的为政思想。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建立这种制度的原因及有何作用?
(4)指出材料四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国计民生方面“发展很明显”的原因。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也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校高中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 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2:T-N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
研究课题二 世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创新与调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原因在于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如下变化:首先,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这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其次,国家职能的变化,即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而且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社会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都是少数,中等收人的中间阶层占大多数。……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美国研究》2006年第2期
(2)根据材料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何处?
研究课题三 近代以来的科学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斯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壶《世界文明史》
(3)概括指出材料中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之成就,并说明两者之间关系?
研究课题四 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变革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19世纪)对她(中IN)来说特别残酷。……现在中国……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惟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那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4)简述“过去中国……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的概况。
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巨人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模式也多种多样,各俱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
|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茶叶 |
1022159公担 |
1055064公担 |
蚕丝 |
37529公担 |
59946公担 |
大豆 |
57506公担 |
760522公担 |
棉丝 |
8486公担 |
290417公担 |
一一摘自陈旭簏《近代中旧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一一摘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Wu hou注:心情焦灼不安)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一一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l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一一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2)根据材料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五: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3)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美、中两国对各白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18分)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
何退却的?依据材料一中的柱状图,指出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市场经济的“毛病”是什么?二战后,美国是如何实践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相似做法。
(4)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两者在为“挽救”社会制度所做的努力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哪两次?带来怎样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材料三 据说美国罗斯福执政时,国内发生了经济危机,闻知中国历史上有一套调节物价的方法,有人介绍说是王荆公的新法。……抗战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来华访问,在兰州甫下飞机,印向国府派去的欢迎大豆提起王安石来,深表钦佩之忱。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为什么重视王安石?(4分)王安石变法与罗斯福新政中各有哪些调节物价的措施?(4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