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解体
高中历史

郭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移世易,大国兴衰,各领风骚数百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将1350-1650的300年时间,视为“漫长的16世纪”。这一长时段的划分,就是为了对应当时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明朝中国(1368-1644)在世界史上的辉煌地位。
与此相对应,社会史学家阿瑞吉(Giovanni Arrighi)则提出了另一个长时段的分期概念——“漫长的19世纪”(1650-1915),它标志着中国与欧洲之经济社会开始走向分道扬镳的道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亚洲的形象在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叙述中”的全面贬值。
——据韩毓海:《重新思考19世纪》
材料二    在中国,专制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获得;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18世纪法国部分启蒙思想家)叹为观止,心驰神往。
——据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三   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
——据王湘穗:《博弈式共生的中美关系》
(1)推断材料一中布罗代尔和阿瑞吉对长时段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2)指出材料二中的“他们”对中国的形象认知,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他们”得出这种认知的原因。
(3)材料三中荷兰、英国、美国确立各自的“漫长世纪”有哪些共同因素?你是否同意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了终结阶段?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865年和1894年中国对外贸易统计表(单位:万海关两)。以下是对该表的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项目
1865年
1894年
增幅
进出口总值
12019.7
28605.9
137.99%
进口值
16003.6
14605.4
143.28%
出口值
6016.1
14000.5
132.72%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
C、中国对世界市场的依附日益加深               D、中国对外贸易值出超情况逐年增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1914年之前,中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棉布1900万匹,棉纱250万担,到1919年锐减到1400万匹,棉纱130万担。在江南一带的大生纱厂利润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记录,成为国内第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进
C.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时期
乡民迁出
总人数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
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0
1850-1879
72
15
49
8
1880-1911
156
0
118
38

 
A.广东地区由农村到国外从事工商业人口下降
B.广东地区出国人数激增,造成社会动荡不安
C.广东地区离乡现象反映了传统农业、手工业破坏殆尽
D.广东地区受国门洞开影响,乡民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有人认为,这段史料不能用来证明小农经济解体,主要依据是

A.“近日洋布大行” B.“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C.“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D.“近闻已无纱可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下列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美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美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近代化
B.烟台开埠促使山东华北一带传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开埠通商带来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外国殖民势力作用的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年份 绸缎出口值
年份 绸缎出口值
年份 绸缎出口值
年份 绸缎出口值
1873    2433038
1874    2580142
1875    4198808
1876    4158438
1877    4620296
1878    4749967
1879    4748945
1880    5655488
1881    4851194
1882    3938302
1883    4679427
1884    4876519
1885    4745229
1886    6660559
1887    6743596
1888    8117766
1889    7459201
1890    5563161
1891     6815616
1892     7479073
1893     8382481
1894     8604866

 
A.中国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B.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
C.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              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下列对此表内容所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0
0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19696
100

①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                    
②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
③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            
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男工另有种花园、筑马路、做小工、推小车。女工另有做花边、结发网、粘纸锭、帮忙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

A.社会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B.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已经丧失
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强 D.封建伦理纲常被自由思想取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下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

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分别是1867-1885年外国棉布进口值趋势图(图甲)及棉纱进口值趋势图(图乙),造成两图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B.洋务民用企业发展
C.资本主义发展迅猛
D.自然经济强烈抵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