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删。) |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 |
B |
在湖北江陵楚国郢都的墓葬遗址中,发现了刻有“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铭文的宝剑 |
墓葬所在地曾经处于越国的疆域范围 |
C |
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原遍于县市,自西洋以风火永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中国传统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 |
D |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
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这表明( )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 | 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 |
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 | 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 |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上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
材料一:
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造纸和印刷业、船舶业、机器制造业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三:从甲午战争到1913年,中国民用工业有了明显发展。据统计,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新式工矿企业达549家。
材料四:1914年到1919年间,中国民间机器工业有了重大发展,企业数字成倍增长,尤以纺织、面粉、电气、烟草发展显著。……纱锭由1914年的502700枚增至1919年的851032枚;织布机由1914年的2300台增至1919年2650台,1920年达到4310台。……面粉业从1914年至1919年新增64家,1919年达到实有企业99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大区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上的特点。
(2)结合上海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谈谈民族工业的发展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
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受丝、茶大量出口的 影响,都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上述历史现象
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使中国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增强
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①②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年) |
1840—1895 |
1895—1911 |
1911—1927 |
1927—1937 |
1937—1945 |
1945—1949 |
国家 |
①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美国 |
② |
数量(万元) |
8026 |
33955 |
69627 |
11969 |
262096 |
47918 |
所占比重(%) |
82.5 |
28.1 |
44.2 |
37.3 |
75.5 |
68.1 |
A. 英国、美国 B.美国、美国 C.英国、日本 D.美国、英国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年份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1893 |
15.6% |
81.8% |
2.6% |
1910 |
39.8% |
41.4% |
18.8% |
192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图
(1)请概括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影响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相关因素。(6分)
材料二 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 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唐宋时期城市变革的表现。(7分)
材料三 1876 年,唐廷枢在唐山开平考察建立煤矿的可行性后,向李鸿章报告,“欲使开平之煤大行,……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李鸿章让唐廷枢主持开平煤矿的筹备工作, 并派律海关道黎兆棠和前天津道丁寿昌会同督办。唐廷枢拟定的《直隶开平矿务局章程》规定,开平矿务局按照官督商办的方式组织,额定资本 100万两,各厂矿司事在股东中遴选,产品“按照市面价值,先听机器局取用”。1881 年,开平煤矿投产。由李鸿章奏准,开平生产的煤每吨征收税银由六钱七分二厘改为一钱,“以恤华商而敌洋煤”。1886 年成立了开平铁路公司。 1888 年又将该路修筑至大沽。开平煤矿产量逐年增加,1889 年已达到 24.7 万吨,并迅速占领了天津市场。80 年代结束时,天津市场上的洋煤从原来的将近 20 万吨,降至仅 120 余吨。
(3)结合所学概括开平煤矿创办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指出开平煤矿创办后所起的作用。(7分)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8年瑞蚨祥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分号北京瑞蚨祥绸布店,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二 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 1956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
1985年瑞蚨祥被国家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济南瑞蚨祥绸布店1988年完成销售额480万元,实现利税46万元。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瑞蚨祥创办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4分)
(2)材料二中青岛瑞蚨祥生产经营销售额1912年后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扼要指出其成因。
(3)材料三反映了瑞蚨祥历经的两次重要发展的机遇,分别指出机遇出现的原因。(4分)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
下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B.洋务经济兴起 |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D.农民负担减轻 |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
下表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
1836—1838年年平均 |
1894年 |
内销 |
165 |
171 |
外销 |
50 |
215 |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列强对华倾销加剧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840年以来,中国棉花、大豆、蚕桑、烟草、花生、蓝靛、桐油等农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都逐年增加。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工业的发展 | B.西方列强的侵略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小农经济的发展 |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同?(10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6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