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联解体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 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A.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C.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编制)。据此可以推断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

A.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是(    )

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
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
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近代中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逐步瓦解自然经济
②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发展
③由于外国商业势力的侵入,洋行大量出现
④导致中国的贸易中心从广州转移到南京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这表明(    )
①该规定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
②中国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要真正发展中国工业必须推翻封建制度 
④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       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       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表明(   )
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中国近代化进程“广东人立言,湖南人流血,江浙人出钱。”其中“广东人立言“的本质含义是(   )

A.广东人不甘于外来侵略,勇于反抗
B.康、梁、孙等广东人的主张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广泛传播
C.广东地区资本主义发展较早,人们思想开放,易接受新事物
D.广东人挽救了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1878年,洋行四处派人收购苏南地区的生丝。遂致“家家载桑,户户养蚕”,民间流行“养好花蚕发洋财”之说。这种“洋财”属于(  )

A.官督商办的洋务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的附属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