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对图表反映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城镇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万人) |
1620 |
300 |
1700 |
1850 |
720 |
2880 |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 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
下图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符合“唐代江南地区经济中心”、“近代中国最早航运企业诞生地”、“张謇大生纱厂创办地”、“荣氏保兴面粉厂所在地”排列顺序的是
A.④①②③ | B.④①③② | C.①④③② | D.①④②③ |
阅读《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反映了主要近代技术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技术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电报 |
1835年 |
1871年 |
1886年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①近代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列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逐步加强
③西方技术的传入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④中国吸收西方文明的速度逐步加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
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 )
时间 |
茶(万磅) |
丝(包) |
战前年平均 |
5000 |
5000 |
1845年 |
8019 |
13 220 |
1851年 |
9919 |
23 040 |
1853年 |
10 122 |
62 896 |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B.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这首诗不能反映的是
A.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 B.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 |
C.近代民族丝织业兴起 | D.农业经济与商业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
下表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
地点 |
80年代前状况 |
80年代末状况 |
山东 |
|
土纱每公斤价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
浙江鄞县 |
家庭纺织业发达 |
“百里不闻机声” |
广西 |
桂皮每50公斤 白银7~8两 |
桂皮每50公斤 白银8~9钱 |
A.汇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价格下跌通货膨胀严重
某中学的“福建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图)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福建工业化一瞥 | B.福建,红色的摇篮 |
C.改革开放在福建 | D.福建近代化的发展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传统的中国,士以求义为志,商以求利为本。士与商不仅道不同不相谋,而且后者为前者所不齿。但从19世纪中叶起,这种人为的界线开始模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气――旧式士类渗入了工商业。下列不属于新风气出现原因的是
A.传统价值观念的变化 | B.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动 |
C.爱国主义情愫的推动 | D.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
阅读下表,从表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年代 |
人口(亿) |
耕地(亿亩) |
人均耕地(亩/ 人) |
1650 |
1.00-1.50 |
6.00 |
6.00-4.00 |
1750 |
2.00-2.50 |
9.00 |
4.50-3.60 |
1850 |
4.10 |
12.10 |
2.95 |
①17—19世纪中期,中国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鸦片战争对中国农业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下表反映的是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据此可推断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总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万两 |
77% |
969万两 |
23% |
|
|
4250万两 |
100% |
1885 |
3071万两 |
40% |
3923万两 |
51% |
714万两 |
9% |
7708万两 |
100% |
A.农业生产急剧萎缩 B.民族工业处于短暂春天
C.工商经济得到发展 D.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
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对表中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
1840年 |
1860年 |
1894年 |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
59732.7 |
60471.0 |
58915.8 |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
620.9 |
628.6 |
612.4 |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
2.5 |
3.5 |
143.4 |
A.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棉纱市场
B.中国土布生产遭遇洋布倾销的重大打击
C.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生产仍具有相对优势
D.甲午战争前传统经济结构解体较为缓慢
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推行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C.鸦片走私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 D.英国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
五口通商之后,洋商从中国收购的农副产品,以丝、茶为大宗。受丝、茶大量出口的影响,部分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材料所述历史现象
①使中国完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增强了中国出口贸易对外国资本的依附性
③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