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 |
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 |
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 |
D.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B.自然经济的抵抗 |
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1875—1884年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状况
企业名称 |
开办年份 |
停办年份及原因 |
创办人 |
直隶磁州煤矿 |
1875 |
1883 退股 |
李鸿章 |
湖北兴国煤矿 |
1875 |
1879 经费无着 |
盛宣怀 |
台湾基隆煤矿 |
1876 |
1892 亏损 |
沈葆桢 |
直隶开平煤矿 |
1873 |
|
李鸿章 |
徐州利国驿煤铁矿 |
1882 |
1886 亏损 |
胡思燮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抵抗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通称为十三洋行的公行是洋行的共同组织,承销一切外国进口货物,负责供应外商所需中国出口货物,以及担保、缴纳关税事宜,兼具照料和约束外商的责任。外商在政府的交涉或政府要通知外商,都由公行负责转达。贸易季节一过,外商必须离境。可见,“公行”实为( )
A.中外贸易中介 | B.限制外商的关卡 |
C.与外商相互制约 | D.清政府外事机构 |
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
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
|
总销售量(万包) |
出口量(占总量%) |
内销量(占总量%) |
1840年前 |
6.4 |
0.9(14.06%) |
5.5(85.94%) |
1894年 |
16.02 |
8.23(51.94%) |
7.7(48.06%) |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下表是1877、1902年在华的外国航运所占比重情况(吨位)
年份 |
(百万) |
英国 |
美国 |
日本 |
德国 |
其他 |
1877 |
8.0 |
81.1% |
6.9% |
1.4% |
6.2% |
4.3% |
1902 |
44.6 |
60.4% |
1.1% |
16.2% |
16.2% |
5.9% |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①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远洋航运技术提高
②中国逐渐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美国比重的下降是由于其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所致
④德日两国比重的增加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A. | 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
B. | 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
C. | 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
D. |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鸦片战争后)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从上述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
①武夷北苑地区曾视种茶为“末业”
②开口通商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逆差
③对外贸易刺激了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852 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 10 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一半 … … 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出现这一结局的根源是( )
A.清政府继续实行闭关政策 |
B.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本能抵制和排斥 |
C.英国商品倾销仅限于五口及东南沿海地区 |
D.鸦片输入骤增削弱了国人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 |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 B.西南地区 | C.京津地区 | D.东南沿海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
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 |
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
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 |
下列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最早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 |
B.中国出现了外资经济、近代封建官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等新兴经济成分 |
C.中国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
D.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
据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到90年代出现了“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
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 D.人们喜欢洋布衣服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