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以下是各新兴力量崛起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①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②中国“一五”计划完成
③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④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① |
C.①③②④ | D.②①④③ |
未来学家杰里米·里犬金的《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 )
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 |
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 |
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 |
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 |
右侧漫画完成于1986年。漫画中站台上的数字是各方的购买力(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指数。其中,鹰寓指美国,相扑者寓指日本,一群小人寓指欧共体。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
A.美国发展新经济巩固了国力 |
B.日本已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 |
C.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
D.美欧日三方支配了世界经济 |
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白搭车”型相互依存、“乘机”型相互依存、“摩擦内含”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这一演变( )
A.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
B.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 |
C.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
D.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
美国史学家沃尔特说:“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当时限制美国“威力”的国际力量包括
①欧盟 ②日本 ③不结盟运动 ④中国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没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宣传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对下面的宣传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美苏两极支配着世界各种力量 |
B.国内“左”倾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C.前苏联国家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D.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
下图是某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直观展示,据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题是( )
A.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
B.美苏“冷战”完全抑制了多极化的发展 |
C.不结盟运动支持欧共体、日本崛起 |
D.“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
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其成员都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 |
B.参与国大多参加了政治军事同盟 |
C.它是为反对美苏霸权主义而建立的 |
D.没有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 |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下列事件中对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具有冲击作用的是
①欧盟成立 ②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③中国振兴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