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
A.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 |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
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早在上个世纪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由于流行性疟疾损失惨重向我国求助,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任务,经过艰苦研究终获成功。屠呦呦接受此项研究任务的国际背景是( )
A.中苏关系的缓和 | B.中美关系的对抗 |
C.多极化趋势加强 | D.不结盟运动开展 |
下图为冯特君在《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中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①美、欧、日△是基础②美、俄、日△是关键③美、欧、俄△是欧洲一翼④美、日、中△是亚洲一翼⑤美国位于正五边形的顶端。据此可知( )
A.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
B.美俄中欧日间相互制衡 |
C.美国为核心的多种力量相牵制 |
D.日本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
欧盟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体。在其未来发展模式上,各成员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持不同的主张:德国主张按德国联邦模式建立“欧洲联邦”;法国则主张建立“民族国家联邦”;英国对于建立“联邦”三心二意,倾向于保留更多的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盟( )
A.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的发展 |
B.一体化过程中的大国因素 |
C.政治一体化过程中的困惑与矛盾 |
D.政治一体化因内部矛盾不可能实现 |
1963年美苏英三国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全面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的一切核武器试验。西方部分政治家和学者认为该条约签订的目的是“减缓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和防止核武器试验造成地球大气中过量的放射性尘埃。”该条约的签订
A.使美苏争霸格局出现实质缓和 |
B.加强了美国与欧共体各国之间的合作 |
C.恶化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
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西欧所做的努力包括
①接受马歇尔计划 ②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③成立欧洲共同体 ④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③ |
英国曾拒绝卷入任何涉及转让国家主权的欧洲一体化行动。舒曼计划公布后,“令英国感到担心的是,戴高乐(法国总统)正在采取行动,企图把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为欧洲政治经济联盟。”于是决定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就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进行谈判。这表明英国
A.想控制欧洲共同体与苏联争霸 |
B.力求挽回被欧洲大陆国家抛弃的命运 |
C.不想失去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
D.借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国际政治地位 |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
B.推动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 |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
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导弹中间两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是( )
(左边导弹上图案是星条旗,右边导弹上图案是镰刀斧头旗)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王道”文化。
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战时的同盟关系 |
B.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
C.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二十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