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多极化趋势加强
高中历史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编撰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评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   )

A.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 B.一切历史都可以思想史来阐述
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思想史是人类历史最主要的构成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材料二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第二种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2)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体现了哪种心态?请用相关内容说明。
材料三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将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在哈佛大学演讲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想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刘心武《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看法二:见下图漫画(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1958年,张闻天向中央写报告,申请1959年上海办世博会。建议如石沉大海,没有结果。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中国大步与大度地走向世界,并邀请世界走向我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和目的。(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4分)
(3)选择材料三中任一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闻天的建议石沉大海的原因。(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美国控制西欧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D.欧洲共同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欧共体执行主席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据材料三概括美与西欧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怎样谋求政治大国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人物的演讲稿,是后人研究历史的珍贵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一国国民被迫行使起义权时,对暴君来说,国民回到了自然状态,暴君怎么还可能引用社会公约呢?他已经把公约销毁了。……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罗伯斯比尔《路易应当死,因为祖国必须生!》(1792年12月3日)
材料二    我们也有东西,一定可以胜过他,……我们的主义思想,亦要比他新,……我们为自卫为公理而战,这种战争,是为义战,义战是战无不胜的。……我们一定要团结统一,来抵御外侮,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
——蒋介石《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1934.7.13)
材料三    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
——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1983年11月9日)
(1)材料一中,罗伯斯比尔主张处死国王,他依据的是启蒙思想家的哪一学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蒋介石在演讲时面临着怎样的时局?他认为抵御外侮要靠哪些“东西”?(7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当时苏联采取了哪些与美国针锋相对的措施?面对当时美苏的敌对关系,中国奉行什么外交政策?(6)
(4)在研究历史时引用历史人物的演讲稿应注意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某一章节的目录,该章节的主题是探讨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二节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第三节   战后的主要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节   …………………………
第五节   …………………………
第六节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续写理由。(12分)(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法;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是怎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极格局解体
C.单极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出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所学,判断该材料所反映的年代是
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实体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10亿美元)

经济实体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共体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英国
国民生产总值
2775
940
1067
2907
888
691
461
542

 
A.1945年                   B.1963年
C.1980年                   D.1993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
B.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由英国等国发起
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大历史》是萨克雷等美国学者集体编著的历史巨著,显示了美国学界对世界历史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材料一 全书分为五卷。其总目录是
第一卷 文艺复兴至16世纪
第二卷  1571——1689年
第三卷  1689——1799
第四卷  1799——1900
第五卷  1900至反恐战争
材料二 每卷罗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第三卷《1689——1799》的目录是
第一章 俄国彼得大帝改革   1689——1725
第二章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1——1714
第三章 不列颠第一帝国  1701——1761
第四章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1740——1763
第五章 启蒙运动 约1750年
第六章 农业革命 约1750年
第七章 美国革命  1763——1783
第八章 南太平洋的开辟 1760——1790
第九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 约1760——1780
第十章 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现代保守主义的基础 1770——1796
第十一章 大西洋黑奴贸易 约1730——1807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1789——1799
材料三 每章分为五个栏目。第五卷第八章《冷战时期》的目录是
[概述]
[专家点评]
[①      ]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尼基塔·赫鲁晓夫
[②    ]
甲 “铁幕演说”
乙 “欧洲复兴计划”
丙 《第二次哈瓦那独立宣言》
[论著选粹]
【史论】
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大历史》的编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并分析说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趋势。
(3)依据材料三,为①②两个栏目命名。从甲、乙、丙中任选一项说明其如何体现本卷主题。  
(4)《世界大历史》是否会按照【史论】对20世纪的预判来写作第五卷,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 事 年 表
1946年
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
欧共体建立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1年
艾滋病被发现
1982年
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极化趋势加强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