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 (  )

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 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
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写道“隋炀帝本好辞华,所设的进士科,或者不过是后汉灵帝的鸿都门学之类。……这是制度本身的变化,不能执后事以论其初制的。科举所试之物,虽不足取,然其取士之法,则确是进步而可纪念的。”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德主才辅的人才观逐渐形成
B.科举从学术研究转为选才手段
C.选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选官考试内容日趋经世致用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中说:“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材料中“空前之世局面”指的是(  )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C.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在秦乡置“三老”基础上,增加了县“三老”。刘邦对选拔县乡“三老”的要求,不仅是要年龄大、学识广,最重要的是要“能率众者”。“三老”选拔说明汉代

A.察举官员注重声望 B.地方家族势力强大
C.不拘一格任命官员 D.中央加强控制地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隋朝开始,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逐渐成为历朝选官用人的主要制度。这一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②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③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④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武帝在位时期,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以下史实中属于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现有(  )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设立“中朝”,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③设立十三州部,加强中央对对方的控制
④实行郡国并行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治通鉴》记载:“初,陈群以吏部不能审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国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为之,使铨次等级以为九品,有言行修著则升之,道义亏缺则降之,吏部凭之以补授百官。”对这种现象描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
①成型于隋唐时期
②“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③选拔形式体现了民意
④容易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在图中Ⅰ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     )
A.山戎     B.匈奴     C.突厥      D.回纥
2.在图中Ⅱ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
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
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会要》卷78载:“有大狱即命中丞、刑部侍郎、大理卿鞫之,谓之大三司使。又以刑部员外郎、御史、大理寺官为之,以诀疑狱,谓之三司使。”由此可知,唐代大三司使和三司使的主要职责是(   )

A.司法审判 B.中央监察
C.宗庙祭祀 D.选拔官员官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