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写作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A.指责唐玄宗实行暴政 | B.认为郡县制比“封建”制进步 |
C.揭露藩镇割据威胁国家统一 | D.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其主要依据在于科举制度
A.将地主阶级中最优秀成员纳入统治阵营 |
B.彻底扭转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和门第观念 |
C.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变动之中 |
D.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宫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
伏尔泰曾说:“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这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
A.提高了官员的道德素养 | B.有利于官吏选拔的公平公正 |
C.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 D.有利于官员创造意识的提升 |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事权的分割 | B.科举制的完善 |
C.理学的兴起 | D.租佃制的发展 |
何晟铭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剧,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到秦朝当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
B.回到唐朝任门下省官员,负责审议 |
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
D.回到汉朝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 |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不打上君主专制的烙印,其中《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就能体现出来。流传至今的《百家姓》版本很多,其中有一位收藏爱好者藏有这样一种版本,其首句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由此可推断这一版本的《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西周 | B.西汉 | C.唐朝 | D.宋朝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地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 B.理藩院 | C.中书省 | D.行中书省 |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为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B.唐朝废除了秦汉以来历朝的各项制度 |
C.唐朝开创了后世各项政治制度的先河 |
D.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中原文化停滞不前 |
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
A. | 汉武帝在②颁布推恩令 |
B. | 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
C. | ②和④先后是两宋的都城 |
D. | 明太祖在①废除了丞相制度 |
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A. | 匈奴 | B. | 吐蕃 | C. | 鲜卑 | D. | 女真 |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三司使 | B.参知政事 | C.枢密院 | D.军机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