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反映的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景。科举制实行的作用不包括
A.有利于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步入仕途 |
B.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
C.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 |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西汉汉成帝在诏书中以“辅翼国家,典领百僚”来概括丞相的权力,丞相一方面要辅佐天子,另一方面还要统领百官。下列朝代未曾设立过宰相(丞相)的是
①秦朝 ②唐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 | B.③④ | C.③ | D.④ |
下列关于“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A.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老百姓不同程度地得到好处 |
B.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其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
C.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的直属领地 |
D.推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皇帝愚弄臣下和人民的手段,根本不能实现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首诗揭露的是哪一制度的弊端
A.井田制 | B.察举制 |
C.九品正中制 | D.代田法 |
以下是秦朝和唐朝的政府机构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突出地反映了
A.唐朝皇帝不如秦朝皇帝权力尊崇 | B.秦朝实行集权而唐朝实行分权 |
C.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 | D.唐朝的三省实质就是秦朝的三公 |
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
B.隋唐三省的形成 |
C.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
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 |
汉朝察举制的主要作用是
A.监察地方官吏,保证了官员的清正廉洁 | B.监督地方财政,加强对郡县的控制 |
C.使有才能人进入官僚机构,扩大统治基础 | D.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
下列对两汉剌史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开始没有固定住所,但是级别很高 | B.西汉末年剌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
C.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 D.东汉末年行政区划包括郡县两级 |
下列关于儒学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汉朝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B.唐太宗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
C.儒学在宋代发展为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
D.明朝李贽主张儒家经典为“万世之至论”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皇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