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 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4分)
材料五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4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
材料六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击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5)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2分)
(6)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建立“中朝”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D.元代废除了三省只设中书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议定皇帝名号:
(公元前221年),秦灭掉了关东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一统天下”。赢政召开了由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动、廷尉李斯等重要公卿参加的朝廷会议。会议商讨的主题:“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二、“封建”还是“郡县”?
三、再兴“封建”论,却发“焚书”难
材料二:太宗曰:“……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相权与君权合而为一,明朝早期皇帝大权独揽。但由于国家事务繁多,皇帝无法处理,洪武十五年九月罢四辅官,仿宋殿阁制设内阁。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业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权力及地位尚不如过去的宰相。宣宗时期,……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又授予宦官机构司礼监“批朱”。票拟之法补救可君主不愿面见阁臣之弊。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前两次朝议“定乾坤”是指什么?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委百司商量”国事的主要理由。他如何“委百司商量”国事?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内阁主要职责,据此概述明朝政治的特点。
(4)综上材料,分析朝议制度的利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这反映了当时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中涉及到的选官制度分别是(      )

A.世官制和科举制 B.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和科举制 D.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谁?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王”的哪一功绩?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 “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举出当时台湾军民在反割台斗争中的两支主要力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抚九族以仁。这一政策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民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唐朝疆域大大超过以前朝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第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枢密院、中书省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

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B.其最高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C.都有严密的监察体系 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唐律疏议》颁布前的审批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