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A.监察地方高官 B.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举荐官吏候选人 D.征收地方赋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一一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回答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历史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三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中作者对此看法如何?(8分)
(3)材料中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两对矛盾,这两对矛盾分别是什么?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三   “(世祖)二十七年......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浙江、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元史.地理志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何种政治制度?(2分)
(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结果如何?(4分)
(3)材料三表明元朝实行了何种政治制度,试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4)以上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材料跟科举制相关的是(  )

A.“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贾谊曾上书文帝,“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以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以下措施中体现了贾谊思想的是(  )  

A.实行“推恩令” B.以武力削减王国封地  
C.继续推行分封制 D.大力扶植同姓诸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认为我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制度发端于我国古代的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地方分裂割据有直接作用的是
①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置转运使         
⑤清朝设置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图所示制度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保证了皇权独尊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
D.削弱了相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总统

 

 材料一:                                 材料二:





国会

 



联邦法院

 

               

材料三: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国家的行政权力;(三)司法权力。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时期的制度?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2)、哪个国家的政体是材料二的典型反映?政体名称是什么?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根据材料三的叙述,对比两个国家的权力运作模式你有何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其内部始终存在着中央和地方、皇权与相权的两大矛盾,据此回答1~10题。
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下列哪一位皇帝?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明太祖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我国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 国家统一安定的需要                B 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
C 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
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方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位中书令,接受唐太宗的指示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的诏令,接下来你该做的是(    )
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封驳审议
C交兵部令其出兵    D.交内阁处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朝”和“外朝”形成于(    )

A.汉高祖时期 B.汉武帝时期 C.汉文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这里的“腹里”是指

A.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 B.地方行省
C.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大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