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 B.宋朝的枢密院 |
C.明朝的锦衣卫 | D.清朝的军机处 |
颜师古《汉书注》载:“初分十三州……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这里记载的“州”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监察机构 | B.隶属于道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
C.设置于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 | D.取代汉初封国地位的地方机构 |
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 B.颁布推恩令 |
C.实行中朝制度 | D.颁布“附益之法”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资料甲:“在每州设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处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资料乙:“为摧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得任官职。”
资料丙:“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
资料丁:“题目囿于四书五经,文章须依八股形式,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上述四段资料,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僚的方法,请依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A.甲乙丙丁 | B.甲丙乙丁 | C.丙甲乙丁 | D.乙丁丙甲 |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度 | B.郡县制 | C.分封制 | D.察举制度 |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加政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朱子语类》载: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当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制”指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 B.这一制度削弱了皇权 |
C.三省职权具有互相牵制的特点 | D.这一制度使皇权得到强化 |
“三省执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署,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这段话最适合解释三省六部制的( )
A.基本性质 | B.职权划分 | C.主要目的 | D.内在缺陷 |
按两宋中央官制,若岳飞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需要向哪一机构申报筹划此事( )
A.枢密院 | B.军机处 | C.三司 | D.御史台 |
丞相制度在隋唐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这主要是指( )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B.设立三省六部,分散相权 |
C.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 D.设立内阁,强化相权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