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
A.废分封,设郡县 | B.设立中朝和外朝 |
C.实行三省六部制 | D.废丞相,设内阁 |
十七世纪某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该制度是指( )
A.分封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内阁制 |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
A.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 B.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
C.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 D.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
汉朝时期,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有一个汉朝廷设立的“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同时该郡又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而扬州刺史对其行使权力是 ( )
A.行政权 | B.监察权 | C.军事权 | D.经济权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
A.宣政院 | B.中书省 | C.尚书省 | D.行中书省 |
《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
在隋朝及唐初,御史台只管揭发,并且只要根据传闻即可奏劾。开元之后,在纠举之前,往往要“推覆理尽,然后弹之”。这说明
A.唐朝开元之后监察重证据推演 |
B.捕风捉影是当时监察的特征 |
C.弹劾皇帝是监察官的主要职责 |
D.唐监察体制的弊端日益突出 |
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 B.三公九卿制度 | C.郡县制度 | D.刺史制度 |
从《元朝行省图》看,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有今天的( )
A.台湾 | B.河北、山东 | C.西藏 | D.新疆 |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口口口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文中的口口口应是( )
A.分封制 | B.郡县制 |
C.行省制 | D.军机处 |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于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表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机构完善皇权顶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