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
C.宋朝设立枢密院 | D.清朝设置军机处 |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
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
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
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
《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
D.梁王和城阳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
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
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
下面图表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
全国人口(丁) |
官员 |
官民之比 |
西汉 |
5959万 |
7500人 |
1:7945 |
唐高宗时 |
5238万 |
13465人 |
1:3927 |
元成宗时 |
5816万 |
22500人 |
l:2613 |
清康熙时 |
2459万 |
27000人 |
l:911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总人口的逐渐增长
C.科举取士的比例大大提高
D.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强化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
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
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
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是一个“选举社会”,但在“选举社会”形成过程中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划分依据是
A.西汉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
B.隋唐科举制的实行 |
C.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
D.明清专制制度的强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