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因此,
A、秦始皇设立丞相,帮助自己处理政事
B、明太祖废除丞相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唐朝分割相权,加强中央集权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
A.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 |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州白瓷工艺高超 |
C.(唐)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制中进士科难度更大 |
D.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姬姓是分封的主体 |
宋神宗时,打算将一名转运使处死,宰相蔡确反对,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神宗沉吟良久后说:“可与刺面,(发)配远恶处。”门下侍郎惇以“士可杀,不可辱”的理由反对,最后神宗只得作罢。(宋代侯延庆:《退斋笔录》)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君权与相权良性互动
②政策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③理学思想影响士大夫人格追求
④宋神宗具有良好的治国素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实行郡国并行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明朝废除丞相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④ |
“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 D.大力抵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
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中,你看出了怎样的发展轨迹( )
①门第族望; ②世卿世禄;
③考试选拔; ④举才荐能
A.②①③④ | B.②④①③ | C.④①②③ | D.②①④③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
C.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 |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丞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参知政事 ④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地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地名起源研究,可以了解某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演变。福建地名的演变史是“福建节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这一变化出现的朝代顺序是
A.秦朝——唐朝——明朝 | B.宋朝——明朝——清朝 |
C.唐朝——元朝——清朝 | D.唐朝——元朝——明朝 |
宋人王明清在其《玉照新志》中说:“(《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材料主要说明了赵姓排首位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的皇权独尊 | B.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强 |
C.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 D.封建思想文化专制的强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