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
A.卖官鬻爵 | B.土地自由买卖 |
C.科举取士 |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 |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 B.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C.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 D.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
|
初 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 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
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
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
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
对下边两幅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是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图一中的相权相对分散
③图二反映了明朝中央政治的组成情况
④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不断走向衰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说:“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宋代集权政治加强是政治文明的突出成果 |
B.宋代商品经济推动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
C.宋代文化教育下移,平民化趋势鲜明 |
D.宋代科技成就发展,体现文化繁荣 |
南朝宋约曾有这样的论述,“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以贵役贱”指的是( )
A.世袭贵族力量强大,士族和庶族界限鲜明 |
B.从世卿世禄到举荐制,政权的开放性增强 |
C.九品中正制造成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
D.官僚特权现象严重 |
《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A.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 B.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D.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 B.官僚政治的弊端 |
C.中央集权的削弱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
察举制 |
科举制 |
依据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方式 |
长官举荐 |
自由报考 |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唐朝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是当时人们获取功名禄位的重要途径 |
B.唐朝统治者选官依然重视门第出身 |
C.参加科举考试已经成为家庭世代沿袭的传统 |
D.唐朝时人们普遍看重个人道德修养 |
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竞争的公平、公正性,不仅有益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而且有益于文化的编制和普及”。材料所述制度与下列哪种现象直接相关( )
A.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C.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
D.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 |
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
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A.十分重视门下省职能的发挥 | B.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 D.认识到三权分立体制的重要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