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背离了

A.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以法治国 B.轻徭薄赋 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入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科举取士,统治有人
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互相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      
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剑桥。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

A.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B.实现选贤任能
C.推动理学传播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           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
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                     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曾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该规定

A.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
B.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
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这说明隋唐的三公

A.务虚不务实 B.是秦汉时期三公制度的强化
C.履行丞相职责 D.负责军事、行政与司法大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论及中国古代的用人制度时说“三代用人,士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士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这主要说明( )

A.三代的用人制度和分封制同源
B.秦汉时期用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C.九品中正制品评的标准全由门第决定
D.科举制促进了用人制度的公平公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
C.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中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有存在的必要性
C.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因为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D.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