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封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古代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讲中说 “我们的制度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干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唐朝中央机构图

 

材料三 美国中央政府机构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各自特点。(2分)试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活动方式的角度分析其成因。(4分)
(2)材料二、三中,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2分)其本质目的有何不同?(2分)
(3)如进行“东西方政治制度演变史”的课题研究.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尚不够危分,你还可以补充哪些论据?(东西方各举2例,所举史实必须与材料二、三性质类似)  (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1: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1:911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材料二

(2)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下图 唐朝的政制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明史》卷72《职宫志》
材料五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显示,汉代丞相有何特点?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较之材料一,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四、五所反映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2分)你怎样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4)以上中枢权力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呈现出什么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3)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晋书》
材料三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中华二千年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
(2)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官标准有何消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特点和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探讨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⑴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⑵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
⑶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8分)
(2)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汉晋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分别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1934 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
材料三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原则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民族关系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有怎样的态度或做法?分析其本质。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工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大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社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 规律认识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四 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4)结合材料四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二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2004年2月24日《香港商报》发表社评:“……香港回归祖国6年多以来的实践证明, ‘一国两制’正是确保香港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根本性制度保障。”
——新华网
材料四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情况复杂,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赋予地方必要权力,让地方有更多的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增强整个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唯实《中国共产党关于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1)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分封王侯的原因。其结果如何?为解决这个问题,西汉统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当今社会形势,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实行了哪种政治制度?军机处是在什么朝代开始设置的?两朝政治制度的调整,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在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民国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哪些重大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宪法是由哪一次大会通过的?它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哪三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民主政治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包含着众多矛盾和问题,试归纳这些矛盾和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朝、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及其变化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