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于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

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三公权不及尚书……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

A.权力重心在宦官 B.外朝受内朝牵制
C.皇权逐步加强 D.三省制已具雏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科举制度冲击了世族势力
C.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 D.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体现的“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以文治国 B.以法治国 C.分科考试 D.公平竞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合理的制度是实行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相对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幅图


请回答: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的哪种制度?
(2)图2及图3所反应的两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图2、图3中推行的制度分别是为了解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哪两对基本矛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 现在(  )

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这说明(  )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宋儒于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新精神。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下反动也。”钱穆意在强调

A.科举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B.宋朝理学洋溢着革新精神
C.废除宰相与历史趋势相悖 D.宰相制度能有效抑制君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较为突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A.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
B.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C.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
D.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书·严助传》记载,汉武帝得严助、朱买臣等“并在左右”“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义理之文,大臣数诎”。由此看来,汉武帝时(    )

A.增设外朝牵制中朝的权力
B.中央机构较之秦代有所调整
C.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D.大臣廷议呈现出常态化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