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材料二中“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
(3)依据材料三,分别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试图解决哪些问题?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汉代监察地方的《刺史六条》主要内容有: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招遵承典制,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二千石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苛暴,为百姓所疾。……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六条,二千石阿附豪强,割损政令也。
唐代以六条巡察州郡,主要内容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序减耗;其四察妖滑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其五察德行孝锑,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黔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摘编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新唐书》等
材料二 唐代“以法理天下,尤重宪官,故御史复为雄要”,御史台总监察之职,分工细致,职责分明。唐高祖认为隋朝“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唐太宗曾说“永惟治人之本,莫重刺史”,“县令甚是亲民要职。”
——摘编自《通典》、《唐律疏议》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前期中央监察地方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前期加强地方监察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在2014年2月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华远任志强、万通冯仑、万盟王巍等商界大佬们围炉漫谈乡愁,呼吁恢复“乡绅制度”,认为,“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作为一个企业论坛,“乡绅”话题得以被关注,也足见其近年来的影响力了。
学者熊培云在《一个村庄的中国》中认为,乡绅这个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体制内权力与中国社会基层的“连接器”、“缓冲带”。美国家族史专家古德也在其《家庭》书中说:“在中华帝国统治下,行政机构的管理还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而宗族特有的势力却维护着乡村的安定和秩序。”
乡绅中的一部分人是通过科举考试、退任或已在乡村休闲的官员。他们深受儒家文化教诲,知书达礼。同时也热心于乡村公益事务,尽职尽力,得到乡亲们的尊重。历史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乡绅是乡村里中华道德的守护者,他们办学校,兴宗祠,行善事,也是佛教与道教,以及儒家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与复兴者。如果说,贵族文化是英国文化可以骄傲的地方,那么也可以说,乡绅文化是中国文化可以骄傲的地方。
但是,也有人认为:“土豪”已卷土重来,就差“劣绅”了。“恢复乡绅制度”,就是开历史倒车,让中国退回到封建社会。“恢复乡绅制度”,意味着新生官僚资产阶级分子,将名正言顺地登上历史舞台,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广大农民要重新回到封建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地狱,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据至少三个),论证严谨,逻辑性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社会里,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与之相应的制度特点是专制。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这是中国制度建设的独特之处。……秦朝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体制形式中最关键的步骤。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陶涛《关于“中央集权制”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1644年4月25曰,明代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材料二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颁行的……
三国时期,田地的占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封建国家所有,多以屯田的形式进行经营;一类为私人占有,多集中在世族门阀的手中。曹魏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许多屯田被贵族和大官僚据为已有,大量的屯田客沦为私家的农奴……
……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晋武帝司马炎……制定的不少政策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晋书•食货志》日:太康时期,“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上》
(1)根据材料,概括晋武帝颁行户调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武帝户调式改革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这首诗,歌颂的是中国法制史上一个以废除肉刑为中心的刑罚改革的故事。 缇萦是汉文帝时期太仓令淳于意的女儿。她靠着敲打皇宫外设置的报警用的“路鼓”,向汉文帝上书申诉:“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他如今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觉得有道理,也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于公元前167年下诏废肉刑,进行刑制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 1、把黔(脸上刻墨并服无期刑)改为凳钳城旦(有期刑附加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 2、把剔(割鼻子并服无期刑)改为答三百(有期刑附加打三百板子) 3、把斩左止(斩去左脚并服无期刑)改为答五百(有期刑附加打五百板子) 4、把斩右止(斩去右脚并服无期刑)改为弃市(死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汉文帝废肉刑的背景。
(2)如何评价其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时代发展,历经变化。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材料三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剧情基本符合历史的是(    )

A.《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之战炮声雷动
B.《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C.《开创盛世》中突厥兵犯唐朝边境
D.《孔子》中孔子将《诗经》整理到纸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政治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观察下面三幅图
 
材料三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四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1)据材料一,说明“天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4分)
(2)说明每一幅图反映的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5分)
(3)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的?(3分)
(4)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其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 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 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 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 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士绅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 ,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其用意是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4)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没有到过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中国当时政治制度现状的认识,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2012年3月召开的“两会”,民生问题是代表委员关注的主线,它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的福利救济,既有天灾人祸后非常时期的救济,也有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仅在平常时期的福利或救济中,就有丰富的内容,包括生老病死苦各种情况下的福利或救济。直接用于福利和救济的手段包括:赏赐或发放生活必需品,提供栖身之所,提供生产工具或资料,给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提供劳动力帮助耕作,提供待丁或保姆服务,减免赋税,减免徭役,售卖平价或低价粮食,发放药品和医疗指导书籍,提供免费医疗,提供丧葬费或服务,免除学费,提供旅行帮助,促合鳏寡成婚等等。从西周到明清,没有看到政府在全国性年度赋税计划中专列常规性用于救济的赋税项目,也没有真正的长期稳定的这类税种被执行,没有看到政府在这一目的上有真正的常规性开支预算。用于福利救济的钱物,要么来自临时动用皇室经费或国库一般库存,要么开列专项税收,要么特设官办产业或放贷或流通服务,要么挪用政府的专项收费,要么直接取自富民,要么接收使用无主财产。用今天的话说,多数是特收特支。
——摘编自史永锋《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戊戍变法运动的精神领袖康有为和革命派的领袖人物孙 中山也结合海外经历,将西方社会福利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康有为在其变法富国论和理想社会论中,都提出了系统的社会福利主张。他认为救国必须从“扶贫救弱”开始,只有国民走出“穷弱”,国家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在《大同书》当中,他更在批判现实社会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传统宗族福利保障的狭隘性,认为只有建立“公养”、“公教”、“公恤”的福利保障制度,人类才能真正地走向大同。而孙中山则在三民主义中,集中阐释了“民生”的含义,构想了一个带有乌托邦色彩的福利保障社会的蓝图,在这一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代表了中国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强烈渴望和向往。
——摘编自田毅鹏《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勃兴》
材料三: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建立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这 样一个比较完整的初级民生保 障体系……中央高频率出台了《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等民生建设政策;决定3年内投资8500亿元改善医疗卫生,投资9000亿元改善住房条件;强调解决对困难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国家推行福利救济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有为和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表明我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发展到什么样的新阶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