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示的爱因斯坦蜡像。根据图示,爱因斯坦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了质能关系式 | B.认识到核战争的危险 |
C.最早提出相对论 | D.创立光电效应理论 |
爱因斯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的某物理学理论评价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A.说明了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
B.说明了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的运动和本身的分布状态 |
C.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的 |
D.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
下图是200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仪式44个地面方队中的“压轴”方队——核导弹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情景。这支诞生于1966年的第二炮兵部队,是新中国为应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被迫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中国实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核武器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
A.达尔文的进化论 | B.牛顿的经典力学 |
C.普朗克的量子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他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利用“这一发现”解释光电效应 |
B.“这一发现”推动了物理学的大发展 |
C.“这一发现”的最初目的是解释时空本质属性 |
D.“这一发现”有助于人类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人们思维最大的影响是 ( )
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
C.告诉人们要与时俱进 | D.使人们有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
联合国确定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并希望地球上的每一个人,在2009年都至少想一次宇宙中的奇观,理解科学知识是如何对一个更加公正与和平的社会做出贡献的。下列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伽利略证明了白光由七色光组成 B万有引力定律不能解释潮汐的成因
C量子理论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 D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等。这一发明主要与下列哪一科学理论的创新有关
A.经典力学 | B.电磁感应 | C.相对论 | D.量子论 |
《新全球史》在评论某一项科学成果时写道:一个清楚明白的宇宙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现实或真实仅仅是一系列精神概念。这个“科学成果”是
A.亚里士多德有关物体运动的观念 | B.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
C.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某一理论被评价为“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
A.伽利略 | B.牛顿 | C.爱因斯坦 | D.普朗克 |
“它打开了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大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和观念……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到来!这里的“它”是指
A.经典力学 | B.进化论 | C.量子论 | D.相对论” |
科技的发展对改变世界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折射着世界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三幅图片(图一:牛顿。图二:爱因斯坦。图三:人民日报——号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李约瑟这段言论的理解。
(2)据材料二,指出图二与图一科学家的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扼要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理解科学是如何“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普朗克曾于1913年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联系过。这是因为爱因斯坦认定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 | B.捍卫人类和平与正义是科学家的必需价值观 |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 D.相对论与量子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