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主要的政治任务是
A.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
B.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
C.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
D.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
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1945年画了一幅著名的漫画《枭暴》,这幅漫画 ( )
图6 枭暴(廖冰兄 1945年)
A.批评国民党破坏民主 | B.欢呼中国抗战胜利 |
C.反映重庆谈判矛盾重重 | D.反映中日较量到了生死关头 |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1946年,中国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在重庆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确认避免内战及和平建国方针。并确定了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等的建国道路,这说明,
A.中华民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
B.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努力争取和平建国 |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制度 |
D.共产党和人民对国民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
抗战胜利伊始,京津地区曾流传“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天上来,地下来,就是老百姓活不来”的民谣。“中央”指的是
A.汪伪南京国民政府 | B.陕甘宁边区政府 |
C.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 | D.蒋介石重庆国民政府 |
天津的解放桥最初建于1902年,原名“万国桥”,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万国桥”改为“中正桥”。1949年,天津解放后此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透过解放桥名称的变更历程,我们可以了解近代天津
A.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 | B.经济的近代化 |
C.半殖民地化加深 | D.文化的平民化 |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是( )
A.西安事变 | B.重庆谈判 |
C.政协会议召开 |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
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A.中国全面内战爆发 |
B.敌我力量发生剧变 |
C.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
D.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论十大关系》 |
有学者指出,重庆谈判也许是传统中国最后一次以战争解决政治争端的替代方式,是现代中国第一次具有显赫的国际背景和公众舆情参与的试图以民意制衡党争、以理性驾驭武力的历史性尝试。重庆谈判的这次“历史性尝试”涉及的核心问题是
A.促进国共联合抗战夺取抗战胜利的问题 |
B.建立何种政治体制以谋求国家长远和平发展的问题 |
C.实行土地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问题 |
D.争取国际支持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问题 |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 B.北平新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 D.中共“七大”召开 |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右侧漫画理解无误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