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风乍展阴霾扫,喜电欣传瘴雾收。闻道香江回祖国,合携瓶钵作春游。百年奇耻今朝雪,十亿神州气象新。”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诗词主题的是
A.开国大典 | B.“文革”结束 |
C.改革开放 | D.香港回归 |
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流转变的原因有 (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被迫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 ②粉碎“四人帮”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 B.②①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②③①④ |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中英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分析最恰当的是( )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 B.“九二共识”的达成 |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
C.“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 力大大增强 |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B.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A.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
B.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
C.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
D.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正确的理解是( )
A.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成功运用 |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C.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
D.“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
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如果依次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
B.“相逢”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 |
C.“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
D.“太痛”说明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
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下面对“共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B.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 |
C.两岸实行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
D.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 B.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 | D.标志“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