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

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2年我国高教系统开始院系调整时,撤消合并了大部分学校的英语系科,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至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文系人数却大幅增加到12477 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应该是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在1947年3月,毛泽东向有关外事人员谈起外交问题时就说:“中国人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等我们进城后,将不承认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和它的对外关系。”体现此精神的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不结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政治家在一次会议后说:“会议的结果是对印度支那、东南亚和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贡献,这些结果令人信服她证实了国际上的一切分歧是可以通过和平协商得到解决的。”这次会议

A.中国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指导
B.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重大转交
C.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图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总统 图3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帝反霸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
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开始重视亚非拉国家的作用 B.强调国际政治的主题是反对霸权主义
C.已经放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无意与第一、第二世界国家改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并陆续签订了贸易、航空、海运、渔业和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协定,使这些方面的交往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

A.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B.是中美两国建交引发的连锁反应
C.有助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反映了中国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对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说:“我们不可能在太平洋方面奉行孤立主义,对中国共产党干些什么都装作看不见:而要采取强硬的反孤立主义的立场,对付共产党在欧洲方面的威胁。”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与美国对立、斗争的政策
B.意识形态分歧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C.美国等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
D.新中国拒绝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谈判、交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