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网上查资料时发现如下一段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此民谣应出自 ( )
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 B.义和团运动期间 |
C.辛亥革命期间 | D.北伐战争期间 |
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
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A.近代中国求民主历程 | B.近代中国反侵略历程 |
C.近代中国求发展历程 | D.近代中国反封建历程 |
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了列强不同程度地赞同是因为( )
A.美国当时已称霸世界 |
B.它利用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的矛盾 |
C.帝国主义已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 |
D.它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它们在华进一步扩张 |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
B.西方和中国应彼此隔绝 |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一条是( )
A.赔款白银二亿两 |
B.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
D.增辟通商口岸 |
“日本臣民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这项规定应出自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一名学者针对其研究收集了以下资料:①北洋舰队的有关文献记载;②明治维新后日本内政外交的档案;③李鸿章所著的《李文忠公全集》。由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对象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 )
A.滥杀无辜百姓 | B.盲目排斥洋货 |
C.极端排外情结 | D.维护传统社会 |
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在《八国联军目击记》中写道: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是民团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材料最能说明义和团( )
A.坚定的政治信仰 | B.愚蠢的牺牲精神 |
C.顽强的民族精神 | D.愚昧的果敢顽强 |
法国曾拟定了一份对华条约备忘录中记载:惩罚主要罪犯,罪犯应由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据此判断,该备忘录提出于( )
A.1840—1850年 | B.1860—1870年 |
C.1880—1890年 | D.1900—1910年 |
翻阅《中国近代史》时,看到有关某不平等条约的一段文字:“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你推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 B.《北京条约》 |
C.《天津条约》 | D.《南京条约》 |
日本从1895年至1945年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五十年,是根据甲午战争签订的:
A.《天津条约》 | B.《马关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图义和团散发的宣传揭帖,该揭帖把帝国主义和教会侵略势力喻为猪羊,画边题联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牲还想来么。”从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 )
A.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决心 |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
C.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 |
D.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
1899年康有为曾写过一首绝句:“碧海沉沦岛屿环,万家灯火夹青山。有人遥指旌旗处,千古伤心是马关。”康有为之所以发出“千古伤心是马关”的伤感是因为(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