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 年估计约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 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英国历史学家马世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其核心依据应是( )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
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 |
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 |
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甲午战争以后( )
①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②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③中华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④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甲午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为民族资本提供了发展的资金 |
B.资本输出加快了自然经济解体的进程 |
C.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设备和技术 |
D.列强资本输出迫使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口号 |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
C.台湾人民“鸣啰罢市”,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
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 |
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 |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
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 |
《辛丑条约》规定:“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这一规定反映了西方列强意图对中国进行
A.武力震慑 | B.文化侵略 |
C.严刑惩凶 | D.心理征服 |
“(它)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材料中的“战争”指( )
A.鸦片战争 | B.普法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材料中“变乱”指的是
A.鸦片战争 | B.义和团运动 |
C.八国联军侵华 | D.辛亥革命 |
(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超琼(1846 - 1909 )是个清官,在江浙苏杭地区当了二十年知县。 七品县令一年俸银二百两,养廉银二千两。 他死时欠私债一万多两,公债十几万两。 钱花哪去了? 用于公共事业上去了。 比如修堤,1889 年元和县秋雨成灾,他亲自勘灾,向上申请蠲免额外漕粮,以工代赈,民间捐资,将太平天国战争留下的瓦屑运到波涛汹涌的金鸡湖中筑堤。 三年堤成,航路开通,毁于战火二十多年的斜塘市镇重现生机。 此堤被百姓称为“李公堤”,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比如防灾,掏钱买百姓挖来的蝗虫卵,鼓励百姓灭蝗。
李超琼还抵制外国侵略。 他当上海县令时,法租界想扩建一万两千亩,手段是把淤塞的河流填平。 他就筹钱把河疏通,让鬼子挤不过来。 但没过河的四千亩还是让鬼子给扩建了。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在苏州边上当一个小县令。 小日本要在那开租界。 李县令大义凛然地说道,你别欺负我不懂日文,咱们还懂中文。 条约上说给你开商界、商口,没说给你开租界。 租商场是民事活动,租完了以后我还有行政管辖权、司法管辖权,不能因为国家打了败仗,签了不平等条约,就让你胡来,就丧失我的国格。 最后小日本使尽花招,
在他手上只租到一个商场。
———摘编自凤凰网《开卷有益》栏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超琼救灾、修堤、防灾的历史背景。 (10 分)
(2)评价李超琼抵制外国侵略的事迹。 (5 分)
“朝议朱崖伤弃地,边烽辽海厄归人”。这首诗歌的创作出现在
A.《南京条约》签署后 | B.《北京条约》签署后 |
C.《马关条约》签署后 | D.《辛丑条约》签署后 |
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时中国被“惩罚”主要是因为清政府
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 |
B.承认义和团且纵容其反帝 |
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 |
D.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