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B.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辛亥革命与新中国的成立被称为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巨变。这两次巨变共同见证了中国
A.社会性质的改变 | B.君主专制的结束 |
C.中华民族的独立 | D.现代化历程的进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
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
D.“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 |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反映时间先后排列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观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A.①②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③④①② | D.②①④③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 B.民族区域自治的成果 |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D.多党合作的重大作用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于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主要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愈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到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图1和图2反映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其共同点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 B.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
C.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
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