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2009年春天的伦敦,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金融峰会新闻中心的时间显示墙上,只悬挂着3个时钟,依次为“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开始于( )
A.鸦片战争,中国被卷入现代化漩涡 |
B.中华民国成立,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命运第一次转折 |
C.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D.改革开放,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 |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 )
A.开国大典 | B.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 |
C.北平和平解放 | D.全国一届人大 |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
A.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因为( )
A.由共产党执政 |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C.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
D.由各党联合执政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
毛泽东在致宋庆龄的亲笔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据此推断毛泽东“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是要她
A.参加七届二中全会 |
B.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
C.参加中共八大会议 |
D.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 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材料中“它”是
A.《双十协定》 | B.《论联合政府》 |
C.《共同纲领》 | D.《论十大关系》 |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这一说法的历史依据是( )
A.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诞生 | B.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
C.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已经结束 |
B.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 |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 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