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1949年10月21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成立,其人员组成情况如下表( )
类别 |
副总理 |
政务院领导成员 |
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 |
总人数 |
4人 |
21人 |
109人 |
民主人士数 |
2人 |
11人 |
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 |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
B.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有益尝试
C.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D.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推行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 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四十五年间“中国面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①完成国家工业化 ②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 ④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胜利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阔” 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②①④ | D.④③①② |
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
《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该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源自
A.巴黎公社 | B.十月革命 | C.五四运动 | D.解放战争 |
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革命的转变中和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
A.革命主要对象前者发生了转变,后者没有发生转变 |
B.革命指导思想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
C.领导力量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
D.革命的动力前者没有发生转变,后者发生了转变 |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