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4∶1。2011年春进一步修改为1∶1。这表明( )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 B.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
C.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图1颁布,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B.图2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
C.图3的制定使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D.图3体现了社会主义和民族区域自治两大原则 |
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经历了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制的重要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3)材料三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综上探究,你获得哪些重要的认识?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 )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
读“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变化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
时间 |
进口 |
出口 |
1950年 |
8.2亿元 |
14.1亿元 |
1952年 |
0.9亿元 |
6.7亿元 |
导致表中变化的原因是
①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②中国工商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③“冷战”和抗美援朝战争影响 ④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禁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新中国在建国模式上的创新选择是
A.独立建国 | B.协商建国 | C.选举建国 | D.立宪建国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
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
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
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语录,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①③②④ | D.④①②③ |
毛泽东和周恩来致函在上海的宋庆龄:“ 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材料中的“ ”处应为
A.中共七大 |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如图,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图中的这次会议
A.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
B.体现了我国多党联合执政的特点 |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D.一致通过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 |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