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中历史


材料一 纵观中国女性的生存轨迹,在近代以前的私有制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因而女性只有单一的家庭角色定位,即在家中扮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相夫教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角色,女性最高的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论戊戌维新至五四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
材料二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变化简表:

材料三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
会议
与会女性比例
1949年
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4%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1.9%
1959年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2.3%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生活、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被定格为“家庭主妇角色”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女性角色定位和价值取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扼要归纳中国近代女性角色定位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呈现怎样的趋势?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政治、经济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6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邀请宋庆龄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中说:“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这里的“遗志”实现主要指

A.人民共和国即将诞生 B.代议制民主的真正实现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基本完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历史真相,需要分辨史料真伪,之后才能作出阐释和评价。下面是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史料

  1949年10月1日上午l0点。已经①下野的蒋介石在②广州一名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公馆里,听到收音机里传来这样一条新闻,“新华广播电台,下面播送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仪式,将于今日下午三点,在北京(③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将④北平改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分辨该段史料的横线部分,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 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表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  )

A.民主共和国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共产主义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大总统誓词         新中国成立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同纲领》第十七条规定“废除国民党反动政府一切压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护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该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源自

A.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解放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大总统誓词        新中国成立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指出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质属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这份报道     

A.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C.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1910年,陆士谔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在小说里,主人公与妻子游历上海,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接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建造的。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小说结尾,主人公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摘编自《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 

年份
文件
内容摘要
1853
《天朝田亩制度》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的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芝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1923
《中国国民党宣言》
清查户口,整理耕地,调正粮食之产销,以谋民食之均足。
制定工人保护法,以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的状况,徐谋劳资间地位之平等。

材料三 1953~1957年是新中国革命立国时代的重要阶段,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学习时报》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概括主人公梦中“新中国”的面貌,从小说中可见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2)据材料二,归纳两个文件内容关注的共同问题。分别指出以上纲领性文件出台的主要原因。(7分)
(3)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1953~1957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是如何“革命立国”的。(6分)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的有利的条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的轨迹。(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收集了一枚纪念章,同学们观看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新政府要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B.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港澳地区派人参加了新政府建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