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时间应是( )
A.1997年 | B.1999年 |
C.1982年 | D.1954年 |
某学者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体制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权力体系的结构方式上,必须要由各级公共权力中的常设最高决策领导权(简称决策权)和常设最高决策监督权(简称监督权)两权分立,相互分权制衡与合作,从而确保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的权力运行机制。”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旧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残缺、民众参政素质低 |
B.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步晚、底子差 |
C.西方民主宪政制度和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
D.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你认为邓小平最好的回答应该是( )
A.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破除个人崇拜 |
D.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 分别指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制定和“依法治国”被载入《九九宪法》 |
B.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十五大确立为政治制度改革的重点 |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重大作用是( )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 B.加强了立法工作 |
C.推进了普法教育活动 |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
2010年的“两会”期间,选举法的修改受到热议。1995年,农民从拥有“1/8投票权”发展到拥有“1/4投票权”,如今则将进入与城市居民 “同票同权”的新时代。新时期,表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 | B.“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
C.《行政诉讼法》的颁布 | D.《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 |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民告官”的新规:从2015年1月起,居民打行政官司,若担心所在区县地方保护,可以申请选择该辖区以外法院审理案件。为我国“民告官”提供法律保证的是
A.《选举法》 | B.《民事诉讼法》 |
C.《刑事诉讼法》 | D.《行政诉讼法》 |
1965年,我国各级社团6000个左右,主要是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9类群众组织,其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领导享受国家干部待遇。2009年,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问组织超过41万个,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在工商部门登记或未经登记的各类民间组织以百万计,如小区业主委员会、网络组织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生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 | B.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
C.政治生活从国家到社会的发展趋势 | D.新中国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 |
法制化、民主化始终是人类实现政治文明的不懈追求。回答第18、19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在中美两国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④具有防止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世纪9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确立人大、政协两会制度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D.推行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 B.人人平等原则 |
C.依法治国原则 | D.社会主义原则 |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
2007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
C.中共十五大 |
D.中共十六大 |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份(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
B.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
C.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
D.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