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的重要话题。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它是()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 B.《义务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戏称为“围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下列各项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高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
B.认为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就是网上交流 |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
D.没有看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一届人大 |
C.二届人大 | D.中共八大 |
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
A. |
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
B. |
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
C. |
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 |
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
2003年5月23日《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近几年全市审理的各类“民告官”案件进行调研显示,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总是败多胜少,1999年以来败诉率一直高居53%以上。普通老百姓告官所能依据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民法》 | B.《宪法》、《民事诉讼法》 |
C.《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D.《刑法》、《民法》 |
某镇政府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地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这一案例适用于下列哪一法律( )
A.《刑事诉讼法》 | B.《民事诉讼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中国30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正确的,既符合民心,又顺应潮流。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沈阳市光明社区居民李涛在2007年本社区的居民换届选举中,以精彩的演说、务实的工作,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当选光明社区的主任。该选举程序直接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委员会组织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阅读下表:
关于90年代以来立法特点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需求
②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
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④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75年的全面整顿和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破除“两个凡是” | B.“批林批孔” |
C.批判“四人帮” | D.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
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
B.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D.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