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A.有利于农村重新公正分配土地所有权 |
B.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
C.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 |
D.得到进一步普及 |
“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
1968年 |
1978年 |
1988年 |
1998年 |
2008年 |
7.98(请客) |
3.6 |
3.07 |
15.22 |
90.9 |
268.95 |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举措?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
新中国建立后,标志着“法治”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政治目标的会议是
A.五届人大五次会议 |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
C.中共十五大 | D.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
材料一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律《婚姻法》诞生;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多达1 500多件。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
材料二 1979年,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选举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7部法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的法律名称
类别 |
法律 |
A |
《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商业银行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等 |
B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保险法》《证券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外汇管理条例》等 |
C |
《预算法》《审计法》《政府采购法》《价格法》《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等 |
D |
《著作权法》《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专利法》《商标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 |
E |
《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 |
F |
《对外贸易法》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17年来和1979年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A、B、C三项以及D、E、F三项分别属于哪些类型的法律。指出这些类型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主要背景。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
A.文革之后我国开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
D.该会议揭开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新序幕 |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佛里斯劳菲尔指出:“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
——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遵守宪法是孙中山对袁的另一要求,宪法制定之前,先制定临时约法,3月7日。临时参议院开始讨论,3月11日公布,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总统、国务员行使统治权。人民一律平等……(均在法律上享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被选举权利、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总统总揽政务,统率陆、海军,任命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任命国务员、大使、公使及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则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命令,公布法律及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对近现代民主政治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的蓝本及其所包含的民主因素(10分,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何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1989年初,有人在全国人大通过《行政诉讼法》草案时说:“如果公民可以告政府,政府还有什么权威?”出现此现象说明
A.民主建设阻力重重 | B.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 | D.公民的民主权利无法保障 |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88年以来,先后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和补充。下列内容出自82版宪法而非其修正案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B.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D.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
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
B.边彊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C.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 |
D.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 |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l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
右下图是某历史课堂展示的“湘西苗族人民代表在填写选票”的图片.反映了农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情境。据此判断,与此主题相关的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与执行 |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C.十年动乱时期的经济文化建设 | D.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 |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戏称为“围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2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下列各项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高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
B.认为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就是网上交流 |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
D.没有看到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突出的发展体现在( )
A.实行政治协商制度 | B.确立根本政治制度 |
C.发展民族区域自治 | 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
①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③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②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