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
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 |
B.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 |
C.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 |
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
“清晨,工厂的大门慢慢推开,女工们穿着不同花纹的衣裙,软边的帽子上插着千姿百态的羽毛,三五成群说说笑笑地进入工厂大门。”这是一部影片的部分故事情节,该影片最早应该出现在
A.工业革命时期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C.改革开放时期 | D.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 |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
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建立 |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外交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村土地经营的新办法,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 |
B.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 |
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下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
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尝言:“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农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余粮征集制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
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 |
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 |
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
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
D.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
下表摘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其变化趋势反映了
A.产业结构的调整 |
B.发展方式的改变 |
C.企业性质的变化 |
D.经济体制的变化 |
1986年的《时代》周刊写道: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源于他持续不断地推动中国的改革……。那些“持续不断的改革”中除“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外”还包括
A.发表南方谈话,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B.提出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C.推进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
D.增强企业活力,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流行语反映了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流行语有:自主择业、自贸区、基因重组、希望工程、博客、赞等,上述流行语出现的原因有
①文化的多元化 ②大众传媒的推动 ③国家政策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的弘扬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下图是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国家投资自20世纪80年代锐减,其原因有
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
① 国有企业改革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③国有企业私有化运动 ④国家加强管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