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允许企业公私合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同之处是(  )。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1978年安徽凤阳的民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概括了包干到户的优点 
②表达了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 
③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④说明农民已经过上小康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由1991 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增加
B.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政府加大宏观调控
D.必须大力发展第一产业,从而促进第三产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主要是

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正确认识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C.确立了经济建设为重心的工作重点 D.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报刊对社会生活反映最及时。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户、放开、奖金、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裁军

A.1978年 B.1984年 C.1992年 D.1997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都注重调整生卢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1955—1983年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变化曲线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次高峰的出现都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两次低谷的出现都与“左”倾错误的发展有关
C.第一次高峰时废除了农村土地私有制
D.第二次低谷时农村土地实行了国有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当下最流行的是(  )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中国百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人民经历了“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的三个过程。引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政策指导方针是(  )

A.一化三改 B.市场经济 C.改革开放 D.国企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