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
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
D.反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安徽凤阳县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③中共中央首次突破把“包产到户”等同于资本主义的理念
④全国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③①②④ | D.③①④②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下列属于这一规定出台背景的是(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动 |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 |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 |
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形成 |
下表是中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单位:%)
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全面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发展乡镇企业 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
“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有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出当时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
B.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
C.国家计划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 |
D.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 |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改革开放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 |
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 “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进行 | B.彻底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D.进行改革农村经济体制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中国对联、西方谚语中,有不少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
反映的相关史实 |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 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 |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
《十二铜表法》灵活实用,重视调解民事纠纷 |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横批:“已经过去。”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
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
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
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