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 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材料二 1890年至1939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法律及其主要内容
时间 |
法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890年 |
《谢尔曼法》 |
推动了国家经济权力的集中,对自由竞争进一步限制 |
1894年 |
《威尔逊──葛曼法》 |
对进口商品实行低关税或免税 |
1906年 |
《食品卫生和药品法》 |
并成立了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1914年 |
《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
有发布违禁命令的权力,对于违反命令的工商企业,可将案件提交法院审理 |
1933年 |
《紧急银行救济法》 |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的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
1933年 |
《农业调整法》 |
政府奖励、津贴的办法,提升农产品价格,恢复农民的购买力和战前的地位 |
1933年 |
《全国工业复兴法》 |
监督工商企业的公平竞争,以提高工业价格,刺激生产 |
1933年 |
《联邦证券法》 |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
1934年 |
《证券交易法》 |
|
1935年 |
《存款保险法》 |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
1935年 |
《社会保障法》 |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
1939年 |
《民用航空法》 |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
1939年 |
《社会保障法》 |
正式确立了全国性的失业保险,养老金和对儿童、妇女、病残者的救济福利制度 |
——根据钟流编译《美国经济概貌》(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制
材料三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
1978年 |
1985年 |
1988年 |
1991年 |
1993年 |
国家定价(﹪) |
94.4 |
37.0 |
24.0 |
22.2 |
10.3 |
国家指导价(﹪) |
0 |
23.0 |
19.0 |
20.0 |
7.0 |
市场调节价(﹪) |
5.6 |
40.0 |
57.0 |
57.8 |
82.7 |
—— 《 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 —1993)》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中目录内容的核心含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90年至1914年、1933年至1942年美国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特点的各自原因。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所体现的经济运行方式上的异同。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
——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3)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
“光盘行动”、“民生幸福”、“中国梦”等是2012和2013年的新闻热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 下表是某老人记录的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单位:元)
1958年 |
1968年 |
1978年 |
1988年 |
1998年 |
2008年 |
7.98(请客) |
3.6 |
3.07 |
15.22 |
90.9 |
268.95 |
材料三 2013年3月,在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简洁、务实的讲话,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总书记的讲话也是一场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全民动员令。
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张,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1958~1978年表中状况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举措?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把家庭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引入集体经济,形成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户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又坚持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必要的统一经营。这种双层经营体制,在统分结合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我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伟大创举,是集体经济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绝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权宜之计,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有任何的犹豫和动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
材料二: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错失过三次机遇期。第一次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明朝中叶。郑和受命七下西洋,表明那时中国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但中国没有把它转化为现实力量,丧失了一次重大机遇。第二次战略机遇出现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已意识到,东方已经远远落后于欧洲,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在这次机遇面前,错失。第三次机遇发生在二战后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时代。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错失了这一重要机遇。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刘德喜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发展过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转型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其涉及面之广,改革程度之深,都是史无前例,这也增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的难度。
——人民网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错失机遇的三个时期中,逐一用史实说明分别有哪些国家抓住了机遇。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转型依次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次各有何表现?
(3)当代中国新时期的社会转型的难度很大,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回答不利因素有哪些?
20世纪以来,苏联、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 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教材《历史》必修Ⅱ
材料四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2) 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 (5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所坚持的前提条件有何不同? (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提取图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及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男”的写法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於田也。
——东汉《说文解字》
材料二 (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 新安僻居山溪中,土地小狭,民人众,世不中兵革,故其齿日益繁,地瘠薄,不给于耕,故其俗纤俭习事。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蓄聚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弇州山人四部稿》卷61《赠程君五十叙》
新安土硗狭,田蓄少,人庶仰贾而食,即阀阋家不惮为贾。
——《唐荆川文集》卷15《程少君行状》
材料四 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对我国经济改革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大包干、承包制改革之后,农村小农经济日益狭小,根本谈不上规模经济。不仅如此,原有集体经济也被削弱了,集体财产被分掉了,无法行使协调服务职能,使农业没能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农工商一体化转变……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规模经营,应将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阻止土地经营规模不断萎缩,最终使我国的农业实现规模经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秦国呈现了怎样的人地矛盾?商鞅是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的?
(3)材料三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何种经济现象?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问题,试从人地矛盾的角度指出解决的出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文革结束后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1984年,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建设,1997年全国各类流动人口达1.1亿。1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革”前后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体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政府与经济关系的问题既是政治学,也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 “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材料二 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三 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清政府经济立法的背景及其积极意义。
(2)依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和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哪些原则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种现代化道路?结局如何?
(2)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用史实说明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
(3)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2、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3、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4、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2014年07月14日《北京日报》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2)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国情不同,时代不同,各国所选择的工业化道路也会有所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起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动机,并非来自于本社会的内部,而是在外部的强大压力——在西方国家侵略造成的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在基本没有近代因素作前提的条件下,中国人仓促地采借西方文明,发起了近代化运动。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特点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选择了一条怎样的工业化道路?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对于新中国的工业化,有人认为,毛泽东他们那一代人是打地基、搭框架的,提供了一套毛坯房;而邓小平们则为这座房子进行了基础装修;现如今我们所做的,该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房子进行精装修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基本历程。
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同时期各国GDP数据统计
国家 时间 |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日本 |
1820年 |
32.9% |
1.8% |
9.5% |
3% |
1900年 |
6% |
23.6% |
18.5% |
2.4% |
材料二:近三十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8%,这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达5万多亿美元,已经超越日本在世界排位第二。
——摘编自凤凰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GDP出现的变化?
(2)在20世纪初,为什么英美GDP能大幅超越中国?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原因。
试题篮
()